无声对话:感知力,有时比口才更重要
摆脱尬聊:社交高手必修课
感知力这个东西大家很少在意,但本身其实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不仅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效率,而且可以帮助自己变成一个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并改善气场,吸引来同样有趣的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感知力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也是非常简单好学。
看完这篇文章你们完全可以理清楚。
尤其是对「爱」与「被爱」的感知力。
感知力,本质上就是感受到被爱,并习惯于自己被爱和善意围绕。
一个感知力很强的人,可以做到和而不同:
1、并不是每一点都能按照他的需要给他想要的爱,
2、理解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并接纳这种不同,
3、在悦纳的同时,还知道怎么样去寻找两个人的契合点,从而引导对方找到一个能接受,且恰好可以满足自己诉求的爱的方式,从而实现双赢。
明白了「感知力」,我们就要想「如何提升感知力」。
实际上,感知力提升了,你就会感觉不光「感情」好起来了,而且「工作交流」更顺心了,甚至「谈判」中都更容易 get 到甲方的心思。
改掉谦虚,多说谢谢
谦虚是个好习惯,但谦虚严格来说属于懂且优秀的人锦上添花的特质,让他们保持机警、不自信过度的。
但如果自己不懂「感知」,再不特别优秀,很容易陷入不自信且不自爱的误区,变得更加不善沟通,不善和人交流。
首先,谦虚的内在逻辑是,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善意,但我理性对待,不沉迷其中。
但当下,很多人把谦虚理解为了「面对外界的善意,我先不安,甚至去想怎么样推掉」。
他们拥有了这样的「谦虚」后,会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担心自己是不是「德不配位」。
爱人给自己馈赠,赶紧想着回礼,亦或者想方设法地退掉。
明明对方喜欢你,愿意为你付出,弄得好像是一件多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
想要回馈对方对自己的好,这本身不是坏事。
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今天对方帮了你,不代表你明天必须帮回去。
尤其是朋友、家人、恋人之间,本身就是长期持久的关系,那么,完全没必要非要说立刻回赠,只需要在对方需要自己的时候留在对方的身边,给对方自己能给且对方需要的东西就行了。
完全不收朋友恋人礼物的人,就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当然不是,收了之后,不觉有不妥,心安理得那就收,懂得被爱。
如果觉得受不住,那就一概不收,做到有理有别的收。
「完全不收礼物」内在逻辑是「你不应该给我,所以我要立刻回赠」,那请问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你们是觉得自己多不好,才会连最亲密的人的爱意都不敢坦然接受呢?
其次,这种所谓的「谦虚」,容易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很多人所谓的不被爱,本质上是没有被宠爱过,他们认为的爱,是对方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自己的需要,而且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给与完美的反馈。
问题是,这样的人就算真的存在,又有几个呢?
不仅要求有心,还要要求有本事,如果所有人都这么知道沟通,还真的爱别人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渣男渣女的控诉?
这就是长期拥有上述心态的另一个问题:很容易变得,不把自己关注的人之外的爱和善意放在眼里。
他们真的无所谓其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么?
并不是,他们在意得很,否则往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怨男怨女。
问题是,如果他们的视野只有那么小,只看得到那样高标准、高要求的爱,除非运气特别好,恰好遇到了有心有爱有本事还愿意付出的人,而且这个人愿意一辈子惯着他们而不是骗一把走人,那他们根本做不到天天幸福快乐。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罗曼蒂克的贴心的爱是少数情况,而那些淡淡的小确幸,才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提升「感知力」,首先转变错误的「谦虚」。
方法非常简单,改变一个小习惯即可,多说谢谢。
没必要进行人员的设定,完全可以针对所有人。
当别人向你展示了善意,不管是大的、小的,同事随手给你分个水果啊,或者领导说你休息休息吧,不要去想会不会给对方添了麻烦,或者对方到底是不是流水作业,只要对方的这个言行对你是有利且有帮助的,那么一并接受。
也不需要强调太多,笑着说一声「谢谢」,就行了。
学着接受「每个人爱人的方式不太一样」这一事实,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到好处地给你你想要的。
但是,对方愿意向你表达善意,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温暖且值得开心的事情不是么?
回一句「谢谢」。
如果是关系特别亲密的人,感谢的公式可以改成「感谢+理由」。
这个理由不是让你分析对方做得对不对,而是让你去猜测一下对方为什么会向你表达善意。
比如说,恋人希望你早点休息,不要总是玩手机。
你可以说:「谢谢宝贝呀,你是担心我的眼睛,对不对?」
这个公式一方面可以让你以一种让双方都开心的方式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训练自己慢慢学着,去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好。
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蛔虫,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天生不同。
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爱人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
陌生人没有对你一见钟情,并不是说对方对你就没有善意,更不等于你不值得被好好对待。
只不过那时候的他们,向你表达善意的方式,就是让你一个座位,在你哭泣的时候给你一张纸巾。
别人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方式对待你,同样不等于这个人对你不好。
有些时候,可能只是因为对方爱你的方式,和你期待的不一样罢了。
先放下「我并没有那么好,我需要反思」「别人并没有想对你多好」的谦虚,去坦然地说一声谢谢。
不管是多大多小的善意,先学着去发现,去感谢,去回应。
你会忽然发现,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很好的人,而且他们对你很好。
而你并没有那么孤独,因为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感受到他们的善意,用感谢去展现对他们善意的理解和回应。
而你充满善意的感谢,同样是一种正向的反馈。
让爱你的人,感受到你对 TA 的理解,TA 自然会更有动力,继续向你释放善意。
最终,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接受对方的善意,同时没有人和你一模一样,所以也会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这个时候,要学一下大国之间的外交策略。
适当的「冷处理」,慎选开口时机
这里的冷处理≠冷暴力。
冷暴力是:通过言语羞辱和态度上的忽视,逼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而冷处理是:在处理问题之前,先处理自己(和对方)的负面情绪,双方冷静下来后慢慢再说。
放在大国历史外交中,冷暴力类似于「冷战」。
冷处理,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当下去解决,也不是当下可以解决的。
暂时放一下,双方都冷静一下,不为逃避问题,为的是以更成熟、平和的姿态解决问题。
沟通也是如此。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学会理解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
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理智可以接受,但感性上理解不了。就算想要去理解,也很难第一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
很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的「内在逻辑」其实就是这样: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可有些话我还是很烦,还是会和他们吵架,还是没有办法快速有效地用让大家都满意的话去沟通。
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沟通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判断沟通此时发挥的作用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像上面的情境,「和父母沟通」显然是一个目的,至少是阶段性的目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和父母沟通」,而是「如何争取到和父母有效沟通的机会」。
正在吵架、双方都明显带着情绪的情况,显然不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是一个适合沟通的时机的话,那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沟通、不要表达。
具体怎么做呢?
沉默、尿遁、假装有电话打过来……
以上方法,随意选择,都可以。
如果发现对话时机不对,就先不要说话,也不要故意沉着脸或者故意摔门进房间,那是个人都知道你在发脾气,火气上头肯定要和你死磕到底。
能不说话,就先不说话,或者干脆找个借口,说工作有事儿、老师找你,先接电话,假装聊天总会吧,停个十分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气也就消了一半了(特别严重的问题除外)。
这时候不要急着沟通,该干嘛干嘛,平时怎么和对方说话就怎么和对方说。
如果对方回应,就正常处理,如果对方不回应,就先让对方静静,过段时间大家都不生气了,气氛正常了,再去讨论这件事。
这样一来,自己不用吃亏,也能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把问题解决了。
沉默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适当的沉默可以解决情绪,还能让你少挨骂少挨打(笑)。
我作为一个曾经经常和父母 battle,如今关系非常亲密的人,我是不太愿意用那种硬刚的方式和父母起冲突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父母和我有辈分上的区别。就算事后他们愿意跟我道歉、跟我沟通,可我挨了打挨了骂,这个是收不回去的,本质上我还是吃了亏。
我是一个不爱吃亏的人,即使是挨骂,我也不愿意。
当然,以上情况仅限于日常正常的争吵争论,如果是那种原则性的大事,那不能回避,该掰扯就要掰扯,该硬刚就要硬刚。
但前提是,真的是涉及到原则的大事。如果自己屁点大的事情都能涉及到原则,那经常吵架并不一定是对方有问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很作。
如果对方是表示爱你,但是方法不对,怎么让对方也「感知」到呢?
学会用这样的一个句式:「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
前面已经说了,感知力的意义在于,明白对方对自己的善意,而且接受这份善意。
在向对方表达了感谢之后,寻找双方可以 get 的共同点。
这时候估计有人会说:那如果对方的善意我确实受不了,对我没什么用,我该怎么说呢?如果让我感到不舒服了,我难道应该忍着么?
当然不是,如果这种情况还要容忍的话,那就变成讨好型人格了。
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那些让自己感到难过的方式,该提出也要提出,只不过,提出的方法,可以注意一下技巧。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万能公式,基本可以套用任何情境:
「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
比如说,你心情不好,求安慰,别人劝了你,你虽然知道对方是好意,可是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对方看出来了,问是不是让你不高兴了。
你就可以说:
「我确实有些难受,但我猜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关心则乱,你平时不是这样的人,你看到我这么难受着急了(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境调整)。」
这个公式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
先坦诚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过不强调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话锋一转,主动去猜测对方和自己说沟通是基于怎么样的目的。除非对方明摆着心存恶意,或者明摆着是羞辱自己,尽量可以往善意的角度去考虑。
传递的是什么呢?
第一,你的方法确实让我有些受伤。
第二,但我不会因为我有情绪,而忽略你的善意,相反,我不仅主动去感受,我还非常高兴你对我存在着这样的善意。
通过一个先抑后扬的方法,一方面表达了对对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以一种体面的方式传递了自己的情绪。
这样一来,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了,非常高兴,自然愿意继续和你善意。
而自己,也可以留下一个伏笔,在双方有时间的时候去专门研究一下怎么样实现「双方都很开心,但可以表达爱和善意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磨合。
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我曾经也遇到过那种不那么让自己满意的被爱的方式。
当时我遇到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人和事情,给我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在负面的情绪中。
由于是实在忍不住,我好几次和朋友讨论这件事,朋友先是安慰我,再后来和我分析,发现我情况不对,问我要不要去找专业人士讨论一下。彼时的我因为陷入在情绪里,根本听不进去她的话。
这时候,她说了一句话,瞬间让两个人的气氛掉入了冰点:
「你老是跟我说这些,可是我哪怕是熬夜和你聊天,我照样感觉什么都帮不到你,你又老是和我说,我也会觉得很烦躁、很焦虑、很无力,一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如果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的缓解,那对我的心情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按照网上一些人的观点,这大概就是我的朋友并没有那么在意我吧。比起我的情绪,她更关心自己的心情好不好,自己的情绪怎么样。
当时被负面情绪环绕的我也非常的不高兴,想着到底是朋友,所以忍住没有吵架,但整个人的心情非常负面,最终不欢而散。
第二天,因为工作需要,我们还是照例说话。我能感受到她的紧张和焦虑,她一边谈着工作,一边小心地观察我的情绪。
我瞬间觉得:因为一个不值得的人,和自己心爱的人争吵其实挺没有意义的。站在她的角度,多次安抚之余,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进,反而看着朋友的状态越变越差,她确实也会感到焦虑和难受的。
想到这,我和朋友说:
「我确实有些难受,但后面我仔细想了想你的话,我大概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焦虑难过了。你希望我越走越好,但我因为这样的垃圾人垃圾事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健康,你在为我着急难过。」
朋友瞬间松了口气,紧紧地搂住了我。
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就这样被一下子打破了,她的话也明显多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开始慢慢讨论怎么样规避类似的情况,她主动和我了不少实操方案,我在学到了不少东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和她的感情变得更好。
至于垃圾人垃圾事问题,其实放下情绪之后,解决得也挺快的。
我在专栏的其他文章说过:「沟通是一门理解和共赢的艺术」。
理解,意味着就事论事,不被情绪带走。对方对自己的好,牢牢记住,并给予回应;对方一些不太好的方式,该提出也会提出。
共赢,说明沟通的目的,不是让别人听自己的话,而是大家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都可以舒服地相处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些事、做法是自己暂时性接受不了的,理解对方、感知对方的好,引导对方对自己更好,即是磨合过程中重要的润滑剂。
以上就是一些提高感知力的技巧,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写的比较详细,但看完之后,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启示。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当所谓的君子,当君子是很累的,做自己就好。我们之所以学会捕捉外界的善意,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快乐,而不是一定要去感激别人。
所以,如果部分群体在你看来无关紧要,随便怎么样都可以,那没必要理解他们,按照自己想做的就行了,该怼就怼,不用客气,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同样很重要。
如果大家在具体操作上还有一些不懂的点的话,可以写在评论区,不定时来给大家解答,欢迎关注本专栏其他内容哟。
备案号:YXX1y665X1Tggga4wziP0X4
有效沟通的内在逻辑
摆脱尬聊:社交高手必修课
非癯仙
×
.
他遗忘的这八年 爱意失落乐园 我和聂烽准备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他出车祸失忆了。 他的记忆停留在八年前。 八年前,那是他最爱我的时候。 1 聂烽目光沉沉的望着我,他问我:「李尔槐,你老实告诉我,你想离婚,是不是因为你爱上别人了?」 我疲倦的叹息,在他的质问里只能…